大电流探针目前社会上较为关注载流与散热、接触可靠性、材料与工艺、环境适应性以及成本与效率等方面的问题,具体如下:
载流能力与散热问题:若大电流探针载流能力不足,容易导致过热甚至烧毁。因此,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额定载流能力更高的探针,并优先选用低电阻率材料,确认探针镀层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。同时,还需加强散热设计,如在探针基座或测试治具中加入散热片、导热硅脂等。
接触可靠性问题:探针与被测件接触不良会导致局部发热,影响测试结果甚至损坏设备。此外,探针表面易被电解液腐蚀,头部也可能钝化,影响接触效果,因此,需要确保探针与被测件接触紧密,可通过调整探针压力、打磨被测件表面氧化层等方式实现,还可选择针尖面积更大的探针或采用多探针并联结构增大接触面积。同时,要注意定期检查维护,及时清洁或更换受损探针。
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问题:材料的电阻率、硬度、抗氧化性等性能对大电流探针的载流能力、使用寿命等至关重要,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和成本考量选择合适材料,如铜合金、黄铜等,特殊场景还会用到银合金,但需注意其易硫化问题。同时,大电流探针的制造需要高精度加工工艺,以确保针体尺寸精度、表面粗糙度和接触结构的准确性,否则会影响接触电阻和载流能力。
极端环境适应性问题: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,大电流探针可能会面临高温、高压、强电磁干扰等极端环境,其性能和可靠性可能会受到影响。例如,高温会使探针材料性能变化,强电磁干扰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,因此需要研发新型材料和结构来应对这些挑战。
质量检测与可靠性验证问题:大电流探针常用于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,如新能源汽车、通信基站等,若出现故障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。因此,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可靠性验证至关重要,需通过多种测试手段筛选出不合格产品,确保产品满足各项性能指标和可靠性要求。